为什么我不做阿里的付费会员?
为什么我不做阿里的付费会员?

还在前公司任职时,每年都会面临阿里的会员续费的问题。老板一般会开个会,问问谁要做阿里,谁需要阿里平台操作账号?举手表个态。
这时毫不犹豫举手的,几乎都是新来公司不久的业务员。也有一部分老业务员犹豫中举手,但我一直明确,不举手,也不想管阿里各种子账号。对于我的态度,老板心里清楚,所以也不会说什么。
接下来,老板发话:OK,那么阿里的平台费用就你们几个愿意做阿里的业务员来平摊,算作业务费用。话音刚落,不少人脸上面露苦色。(前公司实行每个业务员独立核算制度,公司基本不为你的业务承担任何费用,甚至薪水也算成账户预支给你的费用,具体细节就不透漏了。)
我一直认为我是个目标性非常强的人,考虑好之后别人很难动摇我的想法。知道自己应该在哪方面使劲,找自己最舒服的节奏感,这是最重要的。外贸这个行业,从来不缺努力,缺的是思考。拼命三郎多,军师吴用少。
同样的情况,用在阿里巴巴平台操作也一样。一天发上千产品的人是有不少,发成机械运动,完全体力活,为了那点数据量去拼命,为了团战,PK,达人等各种阿里比赛去玩命搞,这更不值得。你可以发现,其实阿里最近这两年的平台规则变化很大。
而 alibaba 上一个非常特别的子站:offer.alibaba.com
通过 http://www.alexa.com 或 http://www.alexa.cn 查询 “alibaba.com” 可以看到,offer.alibaba.com 占了 58.19% ,这个子网站占了所有阿里巴巴网站的 58.19% 的流量。具体:
offer.alibaba.com58.19%
alibaba.com20.80%
en.alibaba.com5.93%
login.alibaba.com4.36%
message.alibaba.com4.01%


国外客户从哪里找到阿里上的中国供应商呢?当然不会像我们直接输入alibaba.com。如果是这样,阿里可以省去每年大笔的广告费了。从流量分布的地区我们可以看到,
China 13.1%
India 11.0%
Iran 5.6%
Pakistan 5.3%
United States 4.1%


浏览阿里巴巴的人主要是中国,印度,伊朗,巴基斯坦,美国等国。问题来了,来自这些国家的 新访客 从哪里来呢?显然阿里需要在Google以及其他平台做付费的广告吸引流量的。引的这些新流量过来,指向的页面都是给付了钱的产品排名的页。就是刚才上面提到的offer.alibaba.com。目前阿里付费会员都是可以用 P4P 推广到 offer.alibaba.com。


也就是说,大概有 58.2% 流量进入的是这个子网站,那么这个属于纯粹的国外新访客的流量。也即:面向国外新访客的 offer.alibaba.com 的流量大概占到了阿里全部访问量的 58.2%。从访问人群的地区分布看,中国占13.1%,国外总体访客为 86.9%(这里面包含 offer.alibaba.com 来的新访客)。所以实际上,offer.alibaba.com 现在已经成为阿里巴巴平台的流量大户。
打个比方,比如 alibaba.com 是个批发大卖场,商家们每年只要交纳店铺租金 29800,就可以在大卖场内揽客。而现在,在大卖场的前方又盖了一栋 Shopping Mall(offer.alibaba.com),横亘在大卖场前,大部分的新客源都被吸引进去 Shopping Mall。只要你愿意高价买黄金摊位,那么就可以在 Shopping Mall 里买个摊位。
在这里,环境和布局和大厅基本一样,而且也会排名展示你的三围和资料信息。阿里通过外部的宣传,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客人涌向这栋 Shopping Mall。
所以,如果要想获得更多的曝光及流量,就使命往里面投钱吧,烧P4P,这样你才能获得流量及询盘。 要么就不要做,搞自然排名,是吃力不讨好的事。排的再好,人家不给你推广,你照样没有曝光询盘。 你在 alibaba.com 上排名好,不代表你在 offer.alibaba.com 上就排名好,甚至你还没排名。
在 offer.alibaba.com 上,你搜索自己行业的关键词,得到的搜索结果全部是P4P的用户,哪怕只有一点点的相关性也会在这里有排名。只有当P4P用户排完了,才会显示自然排名的会员。所以从这一点上讲,你必须舍得投入大量资金做P4P,阿里巴巴才会给你相当的流量和曝光。否则指望自然优化排名,效果可想而知。
再看看阿里国际站官方客服的说法:

尽可能多地从外部获取更多的新流量,但并不直接福泽于现有的付费会员,提升现有付费会员的满意度,而是将现有的付费会员的资源重新分析并想办法让他们二次消费,尽可能多地掏钱,这基本就是阿里大力进行 P4P 营销的最终目的。
这些是2014-2015年出现的 offer.alibaba.com 的一个说明。关于这个子站,一句话,就是为P4P烧钱的会员来做广告引流量的,然后引到的流量直接对接P4P烧钱的会员。
从流量以及海外的推广力度上看,三大平台当中,无疑阿里的数据最高,而且高得拉开了很多距离,所以如果你愿意投钱,要选择一个B2B平台,那么阿里可以优先考虑。
至于我个人的喜好,从之前我写过的两个关于 Alibaba 的帖子,包括这个帖子,都表达了我的态度,我不喜欢阿里这种做派。如果要烧钱换询盘,有这个钱,难道我们自己不能去尝试做 Google Adwords? 难道不能在小语种国家B2B上做会员?难道不能多招聘多培养一些小语种的外贸业务员?
另外,阿里的营销经理整天鼓吹你做一达通和信保,也许听多了你觉得信保还真不错。但是不妨看看下图:



微信朋友圈里的真实吐槽
能够理解互联网公司都是这种做法,推送消息吸引客户去注册也是常用的引流手段之一。不吸引买家,僧多粥少现象越来越严重。不过信保上这样做显然有点不顾出口商的利益了。
创业至今坚持自建网站,多渠道扩展流量,加上主动开发客户,优质客户源源不断出现,也说明了一直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。